肿瘤细胞培养是指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肿瘤细胞,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使其生长、增殖的技术。以下是肿瘤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:
培养前准备
实验器材:准备细胞培养瓶、培养皿、移液管、离心管、显微镜、二氧化碳培养箱、超净工作台等。所有器材需经过严格的清洗、消毒和灭菌处理,以防止微生物污染。
培养基:根据肿瘤细胞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培养基,如 RPMI - 1640、DMEM 等。培养基中通常需添加 10% - 20% 的胎牛血清,以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。此外,还需加入青霉素、链霉素等抗生素,以防止细菌污染,其终浓度一般为青霉素 100 U/mL、链霉素 100 μg/mL。
消化液:常用的消化液为胰蛋白酶 - EDTA 混合液。一般胰蛋白酶的浓度为 0.25%,EDTA 的浓度为 0.02%。
细胞取材与分离
取材:在无菌条件下,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获取标本。尽量选取肿瘤边缘生长活跃的部分,避免取到坏死灶。将取下的组织放入含有预冷的、含抗生素的 PBS 缓冲液的无菌容器中,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。
分离:将肿瘤组织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PBS 缓冲液冲洗数次,去除血液和杂质。然后将组织剪成 1 - 2 mm³ 的小块,加入适量的消化液,在 37℃恒温箱中消化 15 - 30 分钟,期间轻轻摇晃容器,使组织块与消化液充分接触。当组织块变得松散,大部分细胞解离下来时,加入含有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。通过滤网过滤细胞悬液,去除未消化的组织块,然后将细胞悬液离心,转速一般为 1000 - 1500 rpm,离心 5 - 10 分钟,弃去上清液,得到肿瘤细胞沉淀。
细胞培养
接种:用适量的培养基重悬细胞沉淀,调整细胞密度,一般为 1×10⁵ - 1×10⁶个 /mL。将细胞悬液接种到培养瓶或培养皿中,轻轻摇匀,使细胞均匀分布。然后将培养瓶或培养皿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,在 37℃、5% CO₂的条件下培养。
换液:培养过程中,细胞会消耗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,并产生代谢废物。因此,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,以维持细胞的生长环境。一般每隔 1 - 2 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更换培养基。当细胞生长至汇合度达到 80% - 90% 时,需要进行传代培养。
细胞传代
消化:吸去培养瓶中的旧培养基,用 PBS 缓冲液冲洗细胞 1 - 2 次,去除残留的培养基和血清。然后加入适量的消化液,覆盖细胞表面,在 37℃下消化 1 - 3 分钟。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、间隙增大时,加入含有血清的培养基终止消化。
吹打与接种:用移液管轻轻吹打细胞,使细胞从培养瓶壁上脱落下来,形成细胞悬液。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,离心,转速和时间与初次分离细胞时相同。弃去上清液,用适量的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,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,继续培养。
细胞冻存与复苏
冻存:当细胞培养到一定数量时,为了长期保存细胞,需要进行冻存。将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液,离心后弃去上清液,加入适量的冻存液(一般为含 10% DMSO、20%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),使细胞密度为 1×10⁶ - 1×10⁷个 /mL。将细胞悬液分装到冻存管中,密封好,然后按照一定的降温程序进行冻存,一般先在 4℃冰箱中放置 30 分钟,再放入 - 20℃冰箱中放置 1 - 2 小时,最后放入 - 80℃冰箱中过夜,次日转移到液氮中保存。
复苏: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,迅速放入 37℃水浴锅中,轻轻摇晃,使其在 1 - 2 分钟内快速解冻。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,加入适量的培养基,离心,弃去上清液,用新鲜培养基重悬细胞,接种到培养瓶中,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。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.xml